问题:

MySQL 官方文档说 innodb_log_buffer_size 是 redo log 的写缓存,设置大一点能减少写操作。


我们用实验来学习一下这个参数的作用。

实验:

宽油起个数据库:

先将 innodb_log_buffer_size 设置为最小值。


接下来,我们先建一个有数据的表,建表的方法参考实验 11

重复执行最后一句 insert,直到表中有 65536 行数据:

接下来我们复制一张表,因为我们要做两次实验:

接下来我们开启 innodb metrics 和 performance_schema:

执行一次 insert,计算一下 LSN 的差值,也就是这个事务产生了多少 redo log:

可以看到这个事务大概产生了 3M 左右的 redo log。


再看一下这个过程发生了多少 IO:

可以看到发生了 7 次 IO,6 次 write 和 1 次 sync,每次 write 大概需要 0.8ms。


现在我们变更一下 my.cnf,将 innodb_log_buffer_size 变更为默认值 16777216,重启数据库。此处省略步骤, 只看结果:

由于重启了一次数据库,记得再开启一次 innodb metrics 和 performance_schema:

再执行一次 insert,计算一下 LSN 的差值, 不过这次用的是 t2 表:

也产生了 3M 左右的 redo log。


再来看看 IO:

这次只发生了 2 次 IO,一次 write 和一次 sync。

论:


对比一下两次 IO 的结果,可以看到:


  • innodb_log_buffer_size 是 redo log 的写缓存,如果 buffer 不够大,就会发生多次 IO write,将缓存中的数据刷到磁盘;


  • innodb_log_buffer_size 越大,IO 次数越少。


在我的虚拟机环境的一般存储上,虽然 IO write 次数少了,但 write 的数据量是差不多的,所以整体的 IO 延迟总体差不多;在好点的存储上,如果数据量差不多, write 次数越少,延迟会越低。


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在调整这个参数后, 经常会感知不到性能的提升。

关于 MySQL 的技术内容,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?赶紧留言告诉小编吧!